欢迎进菲力克(北京)国际文化官方网站
2019年12月28日 10:38:23
当前位置:首页 >> >
宋才发访谈:在新时代新阶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2-10-14 07:57:47
来源:中法新闻法制网

  本网北京讯(杨文阁)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0月16日就要召开了,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大会。大会将在总结建党百年历史经验和重大意义的基础上,谋划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方向、路径和战略。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事关在新时代新阶段、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把握时代大势、走好中国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日前,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首任院长宋才发教授就相关话题接受了本网专访。

宋才发教授系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首任院长、二级教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民委首届有突出贡献专家,广西民族大学特聘“相思湖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贵州民族大学特聘教授、民族法学学科团队领衔人,内蒙古财经大学特聘教授。

 

记者:

宋教授您好。党的二十大马上就要召开了,想请您就我们党如何坚定历史自信、把握时代大势、走好中国道路,在新时代新阶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问题谈谈您的看法。

 

宋才发教授:

好的。我想从如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粗浅看法。

第一,新发展理念决定着未来发展的方向成败。2015年10月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新发展理念,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2020年4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全面部署回答了关于未来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新时代新阶段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关涉到经济社会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重大问题。

第二,如何科学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2021年1月11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从理论和实践上,从政治的高度上,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核心要义作了深刻阐述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公报》强调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主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此,就需要从三个方面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一是从根本宗旨把握新发展理念二是从问题导向把握新发展理念三是从忧患意识把握新发展理念。全面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是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科学指引和重要保证。

第三,如何全面理解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既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高质量发展鲜明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和价值追求应当深刻认识到,新时代新阶段高质量发展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动选择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根本体现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由之路。

第四,贯彻新发展理念需要六个方面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从战略高度确定历史方位、做好顶层设计明确新阶段新的发展目标构建新发展格局要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只有从战略高度明确历史方位,构建可持续的现代经济体系,才能从根本上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六个方面着力一是在创新发展方面,需要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二是在协调发展方面,需要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布局,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同性。三是在绿色发展方面,需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好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格局。四是在绿色发展方面,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普遍增强,渴望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空气更清新。五是在开放发展方面,需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握好开放和自主的关系,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六是在共享发展方面,需要强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发展导向,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积极推进教育、卫生、社保、养老、育幼等各方面工作。 (资料来源于中国新闻网、《今日国土》杂志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