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法新闻法制网官方网站
2019年12月28日 10:38:23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社会治理与人才贯通管理研究课题组走进美丽乡村——赵家庄旅游示范村
发布时间:2022-08-05 21:12:46
来源:中法新闻法制网

      本网山西讯(调研员、卫和平)报道。2022年8月4号社会治理与人才贯通管理研究课题组,执行主任刘风杰带领中法新闻法制网调研员卫和平、渠玲仙、李则灵一行,到左权县石匣乡赵家庄村调研。       在赵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曹献文的陪同下 走进美丽的赵家庄村,一条柏油路经新村直通旧村,一排排  垃圾桶排列干净整齐,一栋栋新民居鳞次栉比,一棵棵老杨树如勇士般环村而立。村民们或闲散在如诗如画的住宅区,或忙碌在鸡鸭欢叫的养殖区,或三五人相约在旅游一号公路上。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令人振奋,令人遐想。行走在柏油路上。       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五十米的长征精神文化墙。望着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心中涌起的是“在路上,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的情怀,心中铭记的是习总书记“传承红色基因”的殷切嘱托,心中想起的是左权县县委号召的“清凉夏都,红色左权”的奋斗目标。“在曹献文书记的带领下,230户都住上好房子,年轻人都在县城买上了新楼房,生活也有了很大很大的改善。漫步在村里的党建广场,一块长约八米高约五米的巨型“光影秀党旗”矗立在人们面前,非常震撼,想必到了夜晚更是熠熠生辉,摄人心魄吧。       想起的是习总书记指出“100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困难、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移步进入村里的党史展览馆,占地200平米的小小展览馆,布局整齐,一尘不染。正面是我们党从一大到十九大的历程,左边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右边是“四史”介绍,一张张弥足珍贵的图片,一件件烙有岁月痕迹的物件,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成为鲜活的党史教育教科书。背面是赵家庄村所取得的荣誉历史。

       曹书记介绍说,这儿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心目中最强大的精神感召力场所,“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也许就在此答疑解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隔壁的村史展览馆,以实景、实物、照片相结合的方式,把赵家庄村历届党支部班子、村委班子情况,本村参过军的、大学生、在外人士以及美丽乡村三部分,多角度记录赵家庄村的村情村貌。曹书记介绍说,村史馆的意义主要在于,一是熏陶村民历史感,培育村民认同感,强化村民责任感,激发村民道德感;二是潜移默化村民,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的宗族情怀,过安心且有尊严的生活;三是这些资料就是本村村民奋力改变落后面貌的奋斗史,村民们来到这里不仅感受到祖辈的温度,更重要的是以缅怀的方式向更加幸福的生活出发。踏着原生态的红石板街道,行走不远便来到由原来的旧戏台改建的农耕文化馆。 

       沉稳厚重的石头展台配上红石板地面,显得格外有历史感,年代感。仿佛把人们拉到了男耕女织、渔樵耕夫的时空中。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精耕细作的农耕文化是农村的灵魂和血脉,只有让越来越多的文化元素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中,才能留住最美的家园,这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曹书记说,“统筹乡村振兴与农耕文化的呵护,为老百姓塑造独具自身特色、充满人文精神的宜居家园,才能让农村乡愁有守望之地,乡村振兴有传神之笔,特别是农耕文化有寻根之处。”来到了古色古香的农家乐小院,望着宾朋满座,客人们正在品尝着赵家庄非物质文化遗产——水煎饼,想到的是习总书记所说的,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鼓励和扶持农民群众立足本地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和庭院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今日小康村,昔日贫困地。曾经的赵家庄,晴天一身灰,雨天路泥泞,住的小窑洞,牲口遍村走。如今这里已蝶变为人人羡慕的山西省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水景村、森林村、文明村、善治村、卫生村。村民们说,他们现在的生活和县城人也差不多。华丽变迁的背后,得益于党的好政策,得益于坚强有力的党支部班子和带领村民向“党”而歌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曹献文,十多年如一日,默默奉献在小山村。为治理河道把脚后跟跌碎,到现在还没有康复。“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赵家庄村全部盖上新农宅后,村里为提升人居环境着手进行“厕所革命”。铺设污水管道900米,硬化街巷3000平米,建成污水处理基站一座,做到了污水污物集中收集,环保处理。”曹献文说,“只要老百姓过得好,我情愿到处跑项目,争资金,刚好这个‘乞丐书记’。”       经过一幅幅苍鹭文化墙,一张张留住乡愁民俗文化墙和卫生健康一条街,望着一幅幅闪亮的文化元素,一幅幅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农农耕文化……它折射出的是赵家庄村民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开拓进取精神,它折射出的是教育下一代孩子们热爱劳动、珍惜生活、砥砺奋进、不负韶华的美好愿望。不觉已来到老杨树下。一棵棵百年树龄的小叶杨苍劲有力,挺拔向上,威严的像个保卫家乡的勇士,静静地默默地守护着它的人民。顺着树干往上望,如一双双巨人的手掌托起一个个硕大的鸟巢。“每棵树都有20多个鸟巢,这就是左权县唯一的苍鹭保护基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苍鹭被誉为‘太行精灵’,每年年初来到赵家庄,在孵化出幼鸟且可长途迁徙时,于立秋前飞往南方,更远的飞到非洲。”村民说,“村民张锁江在当苍鹭保护的专职管理员时,有一次把偷猎者的枪杆折断。”望着一个个高高低低的鸟巢,我想“振鹭于飞,于彼西雍”的《诗经》意境也许就是如此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也许就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吧!打造鹳鸟天堂,促进乡村旅游,赵家庄已渐渐走出来一条以鸟为煤,把青山绿水装进钱袋子,卖风景促振兴的好路子,已成为“ 美丽苍鹭之乡”摄影创作基地,使广大摄影爱好者真正体会到“寻找等待的乐趣、捕捉美的成就感”。       (解说词若展翅何处是我炫舞的天空若归隐何处是我心安的小巢我不思索思索也是一种禁锢或许我要做的就是打开我的双翅翼下生风上下挥舞燃气希望呼啸飞行背负青天扶摇直上不问前路崎岖不畏将来不叹身后寂寞不念过往没有白天也没有黑夜不是飞行就是凋零)近年来,我们村党总支牵头,领办了19个合作社,以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为总抓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聚焦“山水”发展全域旅游,与让“山区”变“景区”。认真贯彻全域旅游发展的决策部署,左权湖、冰酒小镇成鼎力之势,坚持把全村作为一个大景区、大社区、大公园进行打造,既不断提升绿山青山“颜值”,有努力做大金山银山“价值”。聚焦“旅游+”推进融合发展,让“产品”变“产业”。大力发展“旅游+”融合产业,丰富产业生态,延伸产业链条,跨越“门票经济”连接向产业经济过度升级,提高旅游业对群众脱贫增收的辐射效应。实施“旅游+文化”,坚持“以文为魂”,深入挖掘和保护传承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民俗文化等,在为旅游业注入文化内涵的同时,又有效促进乡村振兴“衔接期间”作用的发挥。实施“旅游+体育”,依托自然山水风光和山林地貌等独有的户外运动资源,加快发展户外拓展、山地赛事、野外垂钓等项目,积极推进体育和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积极申建赵家庄青少年户外活动基地、青少年夏令营拓展基地。实施“旅游+公司”,一方面严格实施环保准入,坚决杜绝和严格治理,由于公司生产经营对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光伏产业、水力发电等清洁能源,切实将企业发展与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实施“旅游+农业”,把握自身资源和市场需求两个标准,紧紧围绕绿色化、特色化、集约化、品牌化,积极培育打造绿色蔬菜、特色水果、冷水养殖、特色杂粮等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同时大力发展农村电商,通过农旅产品集中展销等方式,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天地有大爱,人间有大美。大美赵家庄的今天,是1938年成立党支部的带领下,一步一个脚印走来的,唯有赓续,才能传承。赵家庄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场所,相信在党支部号召下,村民们一定会在培根铸魂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在明德修身上焕发新面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